二、《論語》“學而第一”第三講(3):討論心得 讨论題目: 1、從子貢的問題看儒門的特點。 2、從我們上買談話題看什麼叫儒家的修習方法,何謂門內門外?您感覺自己適合門內學習方法還是門外學習方法? 3、先生在本次課中,談國家和天下是一回事嗎? 4、先生說,尊嚴不應該掌握在別人手裏,那是行屍走肉的活法,在生活中您如何體現尊嚴?
華富學友:入门弟子问的都是修养工夫,孔夫子與子貢的对话,子貢这个程度已經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但是夫子對他提出新的高度,他的學識能馬上體會到。是什麼是門內,追求道,不追求飲食、居安,我希望自己能在追求道的路上,希望能夠提升自己,我想學習比較具體的灑掃、應對、進退的禮的功夫。現在知道國家和天下不是一回事,如果國家沒有文化了就和天下就不是一回事。在生活中體會尊嚴?我很矛盾,想往這方面去做,很多時候感覺做不來,還是自己的修行不夠,東西太欠缺了。 司徒學友:我也很像學應對,以後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應對,這樣的身份,怎麼說話,比如說祭禮啊,年三十,正規的禮是怎麼樣的呢?我很想知道的,戒律本身就是禮,孔子又提升了他 ,引導他往更深的地方去走,儒門學習的特點,外在是禮,內在是心性之學,內心的 感受要特別留意,要升起生命的火焰,是永恆的東西,這樣的定力,感覺讀經也是在練這種定力,這種定力之下,足夠強大了,儒學外是講禮,內是不斷往心裏深處去探尋和體會。循者身份做事的過程中溫暖累計起來,要經歷考驗,在考驗沒有到來之前進行修習,考驗的時候才知道定力如何。儒門的修習特點如果掌握了,我們就能掌握了,現在很多國人不知道尊嚴爲何物,對自己的歷史也不了解,很容易被煽風點火,尊嚴也是要從內在去生根。 閻學友:天下和國家我以前是一回事,國家只是一個體質,天下是一個文化,提到了明清,明朝雖然亡國了,老百姓傳統文化中,亡國未亡天下。我這個性格是比較耿的那種,儒家的思想我是贊成的,我覺得我做的這方面可能還是可以的,在單位給我分配工作,如果與禮我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如果對方無禮,那我是堅辭不受,我是這樣做的。
張學友:從上賣來看儒家修習的方法,咱們上賣發言,我體會就是咱們對所學儒學的一種踐行,一種誠懇的學習方式,一方面是對待學習,還有一個體會就對自己所學的一種誠懇,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去踐行,這個是一種誠懇,門內門外,門內的是對形而上的追求,門外就是訓詁,意思講解的梳理,在以往的學習中,都是老師講,都有一個正確大答案的學法,我感覺儒學不能體會到很深刻,但是有感覺的方面聽先生講的東西就有豁然開朗,這個和考試合格的喜悅不一樣。尊嚴的問題,自己要先有厚重,爲人也好行事,先要有厚重,有自己的尊重,自己的誠意,然後才能把尊嚴掌握在自己手裏。 趙學友:河北新區,希望自己成爲收益 一員,這種心態是不是有一點不那麼平靜和淡定,社會現象就是這樣,對金錢過度追逐,如何平和自己的內心? 張學友:新區的事情,我覺得是一種投機心裏,按照儒學的行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我的看法。儒學從外在表現死禮,內在表現上是道,首先要把心中火升起來,心中有一種永恆的東西不被左右,首先是自足的,自我滿足的,這種自我滿足和外在的名和利 是沒有關係的,先生也說過,儒家自有自己的評價體系,和外在的看法是無關的,我們的內心和所犯的錯誤和獲得的榮譽都是無關的,這樣 火升起來以後就不在乎外面人的看法,第一點。子貢的問題,按照常規看法,人窮諂,人的工夫有了以後就會自足了,第二個是快樂的,先生在講了錄音降到了,貧而樂,是一個不同狀態下的表現,不管是貧富都是快樂的。
尹學友:1.子贡作为普通人很不容易了,但是它是外在的戒律,他不能引起你内在的升腾,儒学的乐是从内心的温暖而来,仁,小鸡雏的温暖,儒学是朝闻夕死修齐治平的学问。 2.内心有所动,用诚意讲话,拿出自己的真诚,上麦讲话,就是践行。上麦受到很大的加持。门内就是真诚,从逻辑上谈是门外的方法。去体会在麦上时的感受。第一步诚,让每一个自来自内心。儒门之外的孔门弟子是有的,但在闻道的路上比较困难。 3.國家和天下不是一回事,現在中國人很多都不明白“亡國和亡天下的道理”。中國的文化核心講的是天下,也是我們民族的價值觀,不是講國土疆域。 4.尊严一旦交给别人就会不自觉地谄媚,要活出高贵的人性,就要从内在出发,符合外在的身份,要有恰当的表达。说谦辞,敬词,要有应有的礼貌,按照身份去做事情,要不断的调整,上麦是休息功夫的切磋,是礼。在学堂用内在的诚,外在的礼去做,体会内心的感受。 邵學友:尊嚴不能把尊嚴交給別人去控制,這是非常重要的,你所深處的環境也許是比較擠壓你的,或則說,我先舉一個例子,在那個特殊年代裡很多知識分子被摧殘,這個對尊嚴是一種極大的羞辱,以爲音樂家,他也下放,同去的一個人就抑鬱而死了,之後他也能活下來了,然後他依然創作了很多很優秀的作品,他說我每天都是用四分之四拍的節奏,我的內心你是觸不到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怎麼樣外在的摧殘和左右的時候,還有一個外在的東西觸不到你信仰的層面,我們有太多的憤怒無法抗拒的時候保護好內心的自由度,不要被外在的東西左右,我不和你合作。
彭學友:我以前不敢上麦,以前和家人也交流很少,现在看到家人不开心,自己会主动去和他们聊,以前看到他们不开心,也不知道怎么和家里人聊。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里面国与天下不一定是合拍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6-13 15:37: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