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1.“思无邪”,是“诚”,是“直”。古有“采风以观政”,若“风”不直则无以观政。所以采风必须“直”。 2.子曰:“道之以政,其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政:政治,硬性的管理方式,有法家的味道。刑:刑罚。老百姓除了避免法律的处罚老百姓不知道还有什么追求。有法律刑罚,但老百姓不知道礼与德,如果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那么老百姓就会有内在的约束,知道该怎么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孔子倾向于齐之以礼,道之以德。这是教化,文化的问题。只单单有法律的一条红线是十分危险的,随时都会突破红线,社会很不安定。人在这时候没有自尊心。没有精神世界,不知道身份的尊贵,那就麻烦了。 3.人是被教育出来的,不等于人是被塑造出来的,塑造是凭借他主观意志来,他想把你变成什么样就变成什么样,而教育是直接点醒你内在的精神生命,让你找到自我。一个是找到自我,一个是塑造成他希望你成为的那样,这就是两者的不同。 4.真正的教育是让你发现内心,发现自我,反人性的教育是要把你塑造某一类人。真正的教育古今中外千百年来没有变化,而远离人性的教育经常变化,今天要这样类型的人,明天要那样类型的人。 5.人不能被改造,人的生活习惯,口味,姿势可以被改造,而人类的良知是不可以被改造的。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改造,而是对于人性的引导。 6.从这段话考据,孔子说这句话时是在七十到七十三岁之间。一,孔子要学的不是知识。二,孔子的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三,通过内在获得的,我内心。 7.许许多多的人都知道在外的,物质的,看的见的东西。而对于内在的追求却许多人不明白,那么就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下降,就不奇怪了。因为人是什么大家都不懂。 8.孔子学的是什么,学的是道,所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追求的是这个内在的东西。
法律对于社会的架构有相当的影响,到不仅仅只有法律社会就可以和谐安定,还需要有德与礼的教化,来对于国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样才会使社会长治久安。明白教育的本质,才会更好的教育国民。大家都在忙忙碌碌追求外在的一切,殊不知还有内在的更加宝贵的东西。这是人的遗憾也是社会教育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