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第二》學習筆記:5月51日
一、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1、异端:有诸多解释,有说为儒门之外的其他学说,先生认为是极端的意思,攻: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做事情非常极端,这就会有问题。
2、孔子做事情讲中庸,不走极端,不排斥别人,讲的是修自身。
二、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孔子直呼其名,这是子路求学的初级阶段。讲的是对真知的态度。子路没有门人,挨批就给记下来了;子夏有门人,挨批记得就比较简单“色难”。
三、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干祿:从政;寡:少。多听,不明白的就放在那儿,不要乱说,别人对你的质疑就少;多观察,做事情不要轻易判断,做有把握的事情,错误后悔的就少;说话少出错,做事不后悔,这就是从政之道。孔子教给子张的非常实用。
四、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对:是礼,伴随行动,姿势要变,身子要倾下去,头要低下去,俯下身子说话。
2、哀公问的是如何让百姓服,而孔子对的是当政者该怎么做,这是儒家的心法,永远不同于法家,儒家的心始终站在百姓这一边。
五、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
1、季康子是鲁国的实际执政者,鲁哀公、季康子是孔子流亡回国后的执政者,之前是鲁定公和季桓子,孔子之前得罪了季桓子们。
2、季康子请教孔子如何才能让百姓竞相效忠,孔子回答执政者须庄重、孝慈,百姓才能效忠,选拔有才能的人并且教育不明白的百姓,百姓才能劝而忠。对百姓必须教育,不能不教而诛,当政者永远是百姓犯错的第一责任人,这是孔门的家法。
3、孔子是老而弥坚
六、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1、这是孔子四五十岁之前的事。尽孝道,尽友道,这本身就是对政治的贡献,家庭教育好了,国家才会好。孔子说你说的那个为政难道和这个没关系么?儒家讲孝道是对社会空气的最大净化,是对国家建设最有利的帮助。这就是参与了国家建设,而且是最根本的帮助。
七、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1、当今讲诚信是为了促进商机,如果不能就不讲诚信。而孔子认为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你如果不这样你就不是一个人。儒家一直在怎么才算一个真正的人这个问题上做文章,经济活动、其他的从政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而我们现在的思路是做这个事情有没有用,没有用,没有利益就不做了,重心在物质财富,这是现下和古人最大的区别。
<<為政第二》讨论心得::6月1日
部分学友学友的讨论心得 華富
異端,我之前以為是宗教對不認同自身以外的東西稱之為異端。聽先生講課后知道異端是指極端。儒家功夫:格物致知,正心誠意。
我把今天講課分成兩塊。一是孔子對子路的教誨,對待真知要端正態度。子張學干祿,孔子說要慎言、慎行、實幹,了解當中的規矩。孔子說:誠信是為人之本。孔子說:在家盡孝道、友道,教育好家庭,淨化社會風氣,於國有好的幫助,這也是為政。這些都是於生活中具體做儒家心性修養功夫的方法,對于上述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會出現,我想可以依此來修養我們在生活中要做的儒家心性功夫。
二是哀公聞:何為則民服?季康子聞: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他們都是要求百姓如何如何來按他們的要求做。孔子的回答是:執政者應該如何做,民沒有信服,沒有敬、忠,說明是執政者沒有做好。儒門永遠是站在老百姓這邊,我想這正是儒家能夠流傳至今,所偉大的地方。
康:最後一個問題,這段是夫子在能和才這方面去給子張講這個干祿,怎麼從政,做事,这个不一定要上升到儒家標準,你要上升到那個程度也沒有什麼壞處,這个谈的不是德,不是一定要這樣做。不過這樣做也是比較好的,是孔子教學生做事的方法,在才和能這個方法,是涉及不到德的。
司徒學友談中庸之道,我认為不是拿捏,是中道而行,是一下一擊即中,不是推敲和衡量出來的,也不是秤量出來,是直心一下子達到的。
信,我覺得信是誠,怎麼做這個信才好?誠!誠信嘛!要是覚得這個困難的話那就是不欺心,:不要使自己的心受到委屈,要使它煥發出本來的面貌。
異端就是本门工夫之外的东西,你不去了解它,有時它會干擾你,这樣你就去了解一下,在你这里這個东西就不起作用了。
异端,不同之处,生活中熟人很容易相处,可没有关联的人碰在一起就需要很久很久才能共识,这就是所谓的排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