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2笔记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什么叫“好学”?
学东西要循序渐进,不要有外在的压力。
一个老师要有道,才叫老师,否则不叫老师。道是超越功利性的,道是不可替代的。从功利的角度传播道,都是为下士说法。使你家庭幸福,工作顺利等都是功利化的。
杀身成仁
虽千万人,吾往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门弟子不问知识层面的,问自己当下修养层面的
儒门就是实践之学
国和天下有区别
你事事依赖别人,离倒霉不远了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是学习儒学人的状态
别人一不了解你,你就不行,尤其初学者,别人不了解,或学了一点,总想给别人说,别人反应冷淡,心理就不高兴了,有挫折感
先是对自己,自己的状态,然后是别人能理解什么程度,取决于别人的基础
第三讲2心得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先生讲:“一个老师要有道,才叫老师,否则不叫老师。道是超越功利性的,道是不可替代的”我就在想在实际教学中,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以幸福、和睦等来引导孩子,是有功利的一面。可要以道引导、教化孩子,我自己离道还很远,所以感到“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那以我是学生的角度来讲的话,我应该选择良师益友,向他们学习,所谓:就有道而正焉。包括平时选读的书籍,至少也应该是正能量的。
2.先生讲到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别人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别人的基础”可以让自己少许多没必要的烦恼。
谢谢先生!谢谢各位学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