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5学习论语第六讲-1-笔记
20170605学习论语第六讲-1-笔记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一世就是一姓王朝。 2、问:以后的十世,儒者能不能预知?答:因之,所损益,可知也。重点是“损益”,损益是《周易》中的兩卦。历史演变的道理就是加减法,历史发展到今天一定继承以前祖先的传统,有用的保留下来,没有用的减掉,传统中没有而有用的加上来,一加一减就是大智慧。 3、“百世可知也”的大前提是“其或继周者”。继承了周代文明才知道百世以后中国什么样。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社会的发展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轨迹可循了,无法预料,不可设想。 4、周代文明是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周代立国的根本。 5、损益不是没有原则的。不然损益都可能错,进退失据,怎么都不对。 6、“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若不继周,一世不可知也。治国之道古人写的明明白白,现代人啥也不知道,原因是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实际上在文化上已经不是炎黄子孙了。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这句话老夫子是咬着牙说的,不认祖宗,让人瞧不起,很可耻。为什么认祖宗?祖宗为培育后代付出了心血,这些贡献后人永远不能忘记。祭祀别人的祖先,为什么?人家的祖先有权有势啊,谄也! 2、祭祀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能看出一个人为人的底蕴来。观察一个人,平时吃饭喝酒时看不出来,祭祀的时候,庄严的时候能看出来,庄严神圣的表情不好装出来。 3、我们反思自己,什么时候开始祭祀别人的祖先了?从1911年到现在,中国的列祖列宗谁祭奠了?中华民族绝户了吗?咋没有人祭祀祖先呢?这个问题非常大,这样的现象会不会有后遗症?会不会有负面影响,文化不是拿起来就用,放下就很潇洒,祖先都为你所用,能那么容易吗?读经,经文里的智慧就属于你了吗? 4、“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是充满刚勇之气的人。夫子说:“子路好勇过我”,孔子并非不好勇,只是子路表现的更加突出。儒门仁智勇三达德。中国文化今天需要的是勇,那种勇是一切成败立顿都置之度外的气概。没有这个,文化复兴是一场空谈而已。儒家血脉,勇者得之。21世纪的儒者首先是勇者,这是21世纪儒者的标志。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若没有大勇的气概,你将寸步难行,甚至没有立锥之地。没有大勇之气,智会变成你逃避的借口,等到传统文化灭亡之后,你的智慧也无用武之地了。保身的智慧儒家不屑。 5、儒家的智慧是什么?怎么样传播天道,用智智慧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把“民为邦本”的传统传出去。这才叫智慧,不是用在个人荣辱上面。
谢谢先生!谢谢学员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