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1论语第五讲-3-笔记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异端指的是极端,做事情偏激,“斯害也已”()。孔子做事讲中庸,恰到好处。做事情不要走极端,走极端是二极管思维。
儒门是有功夫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这功夫不做,《大学》、《中庸》都是乱讲。
2.17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子路早年,孔子发现子路好说,直接点名劈头盖脸地批评:教你的东西明白不明白?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才是对待真知的态度。
2、初见,他欺负孔子,胸前野猪尾,脑后雉鸡翎,耀武扬威,被孔子拿下了。杨绛先生说孔子最喜欢子路。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孔子开篇讲过好学:“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到儒门的目的不是为了飞黄腾达,“敏于事而慎于言”这是儒门规矩。孔子教的是温饱、物质生活之上的东西,是道。但是要给弟子一个交代,要有职业,司仪,从政。
2、子张来学从政,子曰:多听,不明白的不要乱说,则人家对你的埋怨指责就少;多见慎行,觉得另有隐情的事情就不做,不做没把握的事情,则后悔的事情就少。无论是显规则还是潜规则都得懂。在哪里工作都需要能做事的人,即使风气不正的地方也需要能力强的人。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哀公问:我怎么能让大家都听我的?孔子说:执政者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风气不正的人群之中,老百姓就信服;执政者把不怎么样的人提起来放到纯洁的群众之中,群众就不满意。
2、儒家总是说执政者该这么做,这是儒家的心法;而法家总是要求老百姓该怎么做。这是儒家和法家的区别。儒家的心始终站在老百姓一边。
3、对:是礼。“对”一定伴随着行动,姿势要变,一般身子要低下去,头要低下去,要俯下身子说话,不要仰着脸说话。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一般老年人不敢得罪当政者,孔子饱受十四年的风霜雪雨,回国后仍然老而弥坚。
2、你对待老百姓神情庄重,老百姓才能够尊敬你,你孝于亲慈于众,对老百姓慈悲,老百姓才会效忠于你。
举善教不能:举善,是把有才能的人任用起来,教不能,教老百姓怎么做,而不是行政命令,不能不教而诛。如果没教育,老百姓犯错误是执政者的责任,执政者永远是老百姓犯错的第一责任人。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你为什么不从政呢?说明孔子这时还没从政。孔子说:只要尽孝道,尽友道。兄友弟恭,这本身就是对政治的贡献,家庭教育好了,这个国家才能好。你说的为政难道与这个没关系吗?
2、儒家讲孝道实际上是对社会空气的最大的净化,是对国家建设最有力的帮助,这就是参与了国家建设,而且是最根本的帮助。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现代人人为什么讲诚信?为了促进商机,为了多赚钱。
2、孔子认为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如果不讲诚信就不是人,而不是能不能挣钱的问题,首先你不是真正的人。经济活动,从政都得围绕着做人展开。
3、后人的思路是做这个事情有没有用,而不是是否有利于人性,如果诚信的认定对我们积累财富是没用的,我们可能就背弃诚信。我们的重心是财富,这是古人与今天人最大的不同。儒家紧紧锁定人之所以为人的大方向。
4、大车的輗,车辕子上的横木,小车的軏,车辕子与横木上的钩子,人要没有信人就立不住,人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这是从人立足的角度来考虑的。
谢谢先生!谢谢学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