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5論語第三講4 筆記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不要怕別人不了解。“患不知人也” 我們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我們就能夠理解普通的人性,人內心有沒有仁是對人的一種大致的劃分,這個劃分決定他能不能有那種不可動搖的精神的力量。他沒有真東西 他內心沒有精神支柱,他怎麼能夠忠於你的友誼?憑什麼?非常容易動搖,時間沒到而已。人性是易變的,在這個易變的人性中,要找一個不變的,就這個。他是一個真正的儒者,哪怕對西方文化也一樣,他是真正的基督徒,他也有形而上。他要有一個永遠不變的精神力量才可以,獨立而不懼這種精神是有的。
20170425論語第四講-1
2.01子曰:“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孔門,從職業來說,早期做司儀,後進弟子從政。當司儀本來不能從政,但是做到高層,可以進入國家的外交部門。比如公西華,子貢。子貢就有點從政的味道了,孔門中弟子主要從爲政找出路,儒家都是要從政的。為政也是儒家賴以生存的現實。
2MingLiU","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new"="" roman";mso-fareast-language:zh-tw"="">、從1911年以後,清朝被取代了,儒生就沒有自己的實際職業。孔子之後的儒生就不給人當司儀了。後來儒家都是從政的。清朝被取代後,儒生就沒有生存的固定方式了。儒家衰亡,跟這個有很大的關係,中國就再也沒有儒家了。我們反思歷史,儒家在從政的過程中取得了歷史地位。董仲舒時地位已經很高了,董仲舒等於說是使儒家進入了政治領域,朝廷承認了儒家的主導地位。戰國儒家是人才的流動,你用我,我給你國家治理很好,但他不是進入國家體制內。中國從董仲舒以後,儒生是與做官合一的,從而保證了儒家在歷史上具有主流的影響,具有壓倒優勢的影響。
3、佛家也曾經進入過政治,但是中國人不太相信那套神秘性的東西,所以佛家進入政治領域大概是在執政者文化水平比較低時,比如佛圖澄跟石虎說我要救火,酒杯一扔,嘩,就給他滅火了。執政者要求你拿出神通,最好是神跡。耶穌也有神跡,凡是宗教大人物都有神跡,就是儒家沒有神跡,儒家就是仁。佛家影響比較大的時候是元朝,比如史書記載元世祖打廣州城,前邊蒙古軍隊在做戰,後邊有法師做法,神與人的合力擊敗了南宋,他信這個。元朝僧侶階層比貴族還高。杨琏真就是一個藩僧,他把宋朝歷代的陵寢全給刨了,偷搶裡面的寶物,簡直烏煙瘴氣,什麼都乾,影響極壞。中國歷史上,除了元朝以外,沒有僧侶階層。
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以後,中國本土境內的秘宗全被清除了,以後我們中土再傳播佛家是以顯教為主,禪宗、淨度宗、華嚴宗、法華宗、天台宗。明太祖信佛,明成祖朱棣更信,因為他得天下,姚廣孝起了很大作用。
4MingLiU","serif";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new"="" roman";mso-fareast-language:zh-tw"="">、道教影響也有一點,這都是神秘東西。秦始皇活著時候,道教露一點臉,道家講長生,秦始皇他較真,非要長生不老,神祕的東西又沒起作用,他就生氣了,開始殺方士,殺完方士之後,儒生們是以古非今,他又殺儒生。道教到了唐朝的時候起來了,三大教坐在一起辯論,道家一直能得到李氏王朝的暗中支持,畢竟是人家老祖宗。南宋時比較重視道教,宋徽宗叫道君皇帝,『水汻傳』MingLiU","serif";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new"="" roman";="" mso-fareast-language:zh-tw"="">有赤腳大仙。明朝嘉靖皇帝對道教迷戀得不得了,天天他覺得他就是大仙降世了。明朝對佛家信仰不太深,明朝對道教信得比較深,等到崇禎皇帝時,什麼都信,皇室家族信天主教的一百四十多人,崇禎也信,利瑪竇到中國傳教,你傳就傳。但是他信得比較淺,心思用得不深,他從來沒有想過最終能動搖我的統治。
5MingLiU","serif";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new"="" roman";mso-fareast-language:zh-tw"="">、儒家能夠站住腳,當然不是通過神秘的東西,儒家是牢牢佔住公務員隊伍,從政,就使儒家所以能傳開。但是公務員隊伍要是考核,標準一改,比如民國以來標準,一下子就把儒家淘汰了。儒家的魂附在公務員隊伍這個形式上,當這個形式沒有了,他就衰落了,這是一個問題。在孔子那時候就沒有孕育出一個與政治無關的獨立的力量。儒家沒有象西方宗教一樣,培養一個獨力的力量,政府變了,主教不動,整個大教堂神職人員不換。
6MingLiU","serif";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new"="" roman";mso-fareast-language:zh-tw"="">、“為政以德”,孔子講:如果憑德行為政的話,那就象北極星一下,都圍著他。“居其所而衆星共之。”這叫無為而治。這個無為而治與道家的無為而治不同。道家不講德啊,他講自然的本色,德要一講就從天然狀態落下來了。道家總覺得現在社會出問題,一定是演化過程中我們沒有回到本原的狀態,所以他一點點往上返。比如社會規則,有社會規則就有負面影響,把規則取消了,再往前推,推推……他的理想就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
人不應該崇拜強者,人應該崇拜義者,義者是精神上的強大,人要崇拜這個強大。強者的狀態還是一種動物式的狀態。我承認人有動物性的一面,但是人還有另一面,動物性的一面不是人的全部。人要崇拜義者才可以。義者他直接影響你的精神生命。
2.02 MingLiU","serif";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new"="" roman";="" mso-fareast-language:zh-tw"="">《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用一個意思概括叫“思無邪“。“思无邪”是誠,是直,詩三百都是把自己內在想法直抒胸意地表達出來。他一起興把自己的想法一下子說出來。不是說詩三百談的東西都符合道德,有些屬於古人的淫奔之詩。
謝謝先生!謝謝學友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