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筆記:《論語》的注釋,朱子的《論語集註》最著名,但也不是十全十美。凡是人做的事沒有十全十美的。它已接近人類智慧的極限。 經驗世界里一定沒有永恆性。今天對永恆真理的認識,照2000多年沒有發展。人心是不能發展的,不同環境的不同表現不是發展。天不變,道亦不變。 “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福的千差萬別。”—托爾斯泰。正確的解釋只有一個。 孔門不講知識,不培養學者;孔門講修齊治平,培養實幹家(政治家)。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生命之火是一種充滿溫暖的感覺,它來自心靈深處。淡淡的喜悅最深沉。這個就是仁。無此,為俗學。 護持住小火苗。它是很純淨的溫暖,不是興奮。離開這個(良知良能),成行尸走肉。“說”就是我的精神生命。 “樂”,來自同道相參,精神生命的共鳴。在對良知的認同基礎上才叫朋。 內不足乎求于外。儒門自有標準。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孝”,狹義對父母,廣義對萬物。要知道,新文化運動對傳統的叛逆,賦予“犯上”新概念。社會上合理的秩序要從家庭倫理開始做起。現在是有家養,無家教。從自己開始,把家教傳出去,正義自在其中。今日之文明以至歷史之低谷。 親情是人類的本能,多數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心得:親情方面還比較麻木,可見學習程度較淺。“義形於色”,最後希望自己做一個這樣的人,不計得失。 1.3子曰:「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筆記:言為心聲,巧必有偽。修辭立其誠。一言當立,千言可廢。 心得:經典可謂“修辭立其誠。”我們之所以讀不出經典的味道,就是不能以聖人心為心,如何做呢?護持住心頭的小火苗,雖說工夫有深淺之分,必須由淺入深,淺的狀態也不得絲毫懈怠,不得借用血氣,否則不會有真進步。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筆記:“三”:多次。
總心得:工夫是生命的顏色,不可須臾離也。所謂通經致用,通此,以此為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4-2 16:45: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