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遠學堂祭祀孔子誕辰貳仟伍佰六十六年活動
出勤學友:24人 張(樂心)學友、邵(月圆)學友、尹(歷歷)學友、高(無志)學友、李(優雅)學友、鞠(子卉)學友、曹(清清)、賈(偲偲)學友,開心學友、陳(春蘭)學友、慈學友、劉學友、陳學友、方學友、高學友、段學友、王學友、文虛學友、文博學友、田學友。
主持人:鞠杰學友
公祭人:劉澤君學友
祭文:
乙未年靜遠學堂學人祭祀孔子文
伏惟乙未年乙酉月丁未日,時值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二千六百五十五年,靜遠學堂後學謹以至誠感恩之心祭祀夫子,其文曰:天生夫子,耀我華夏。聖德配天,恩澤黎民。夫子十五,以禮進身,七十隨心,不逾規矩,三千弟子,七十賢人,傳道於民,孜孜不倦。幸我華夏,得有夫子,萬古長夜,於斯啓明,天下民心,於斯可覺,生民有命,申之於天,天行有健,自強不息。幸我華夏,得有夫子!思孟理學,心學陽明,後賢不絕,天道有承。奈何夷狄,傷我生民,毀我華夏,往聖絕學,於今不聞,天下蒼生,無所依託,嗚呼哀哉!今我華夏,滿目滄夷,人獸無分!值此時也,吾等後學,雖曰不才,承繼絕學,當仁不讓,秋風漸起,萬物歸藏,思我夫子,天道不絕,念我夫子,循禮不輟。
伏維尚饗
靜遠學堂學人 敬拜
(尹洁供文)
主持人播放堂歌《三百六十五里路》。
活動結束。
學友發言
禮夾持,獲得內心的光明和自在
我們的精神同樣也可以立起來,然後順著這樣的狀態上去。當下覺得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紮實做工夫,從外在 向內心探索,超越目前的自己
張寧學友:首先初接觸經典2013年10月『大學』『論語』『中庸』『孟子』,許多家長認可英語,我陪孩子一起讀經典,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為中國人。能夠超載到以前的時空,真正 了解中國的歷史,中國文化,能成為一個有傳承的中國人。一至兩年的經典讀。認識了一些讀經典的朋友。八月 九月初來靜遠學堂。來學堂我去體會先生所說那份溫暖,去點燃那份火。通過以典讓人生更有意義。成年 人有困難。象先生講“此事當為,百折不回”謝謝先生,謝謝各位學友。
賈學友:先生好,學友們好!來學堂多年,以前真沒有很明確目標。現在經歷過去一年,感覺讀聖賢書為了自己活命。陪女兒讀過高三,一種痛苦,離開學堂 非常痛苦。狀態不好時候,發現真的需要活命。沒有這樣的精神生活,覺得真有點活不下去。不能開啟自己完整生命,沒有這種仁的狀態,不前進還一落 千 “不為聖人,便為禽獸” 真有一種窒息的感覺。這一年工夫丟得太多。向下走,從來沒有這樣感覺難受過。回到學堂很快會找到這種儒適,溫暖狀態。這就是我想要的精神生命。另外還有一個目標,救命。看著身邊沒有尊嚴的生活。想救親人,救朋友。先讓自己生活之火燃。然後才能己欲利而利人,自己 達人
歷歷:
今天晚上很感慨。堂歌回到了從前。整個狀態和自己 認可賈與清 不想以現在生命狀態活著。希望自己有聖賢的樣子。有時候想到這裡,特別羨慕年齡小的學友。我們這張白紙花了。往上走覺得力不從心。非常希望自己有好的樣子,但是習氣深重。但是自己還不能把書做為自己支點。依然急躁,當自己失去溫暖時。自己都能味到腐臭味,行尸走肉一樣。當自己能循禮,有溫暖時,又是那樣安逸。一方面自己要活命,也要救命 “以道為支點”重新塑造自己。同時哪怕讓身邊親友受一點影響。可能自己行為本身是最好的言說。既然已經學到了這裡,那就是順著聖賢路走下去。“”我現在能很好地體會這一點。五分鐘還在光明中,那五分鍾已經非常不堪 成年人學習儒學,必須面對那個現實 京劇 重生
高學友:今天兩點感受:一 與賈學友類似 聽到讀聖賢書,想到 孝,想一想,相距差得太遠了。最近,特別有感覺。儒行 第二段“”所以我,最近我想到,想要做什麼事,最重要先自立,否則一切都是空想。想我現在狀態,有時候都不敢想自己能做什麼事兒。以的就感覺自己接觸到經典之後,首先讓自己回到正確軌道。讓自己打開精神生命,開啟自己的精神生命。二 初學者對靜遠堂感受 學堂非常注重人的狀態護持。 丟掉這種 就會 自己對自己的感受,特別不一樣。能真正地。大家談的都是 不一樣的感受。所以我也 對
還是說 “正 之為德”把持住了仁的狀態,那種溫馨幸福 那時候再去處理事情 工夫確實不容易。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事中也有體會。看大家談的內容,很實在的工夫。想想自己在這方面還差。很感恩能得到學堂的夾持。聆聽先生教誨。內心是非常堅定的。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方翰卿學友:內蒙古農業大學學生 能與先生學友學習榮譽。問好不是禮節,出於學生對老師應盡禮貌。感覺學習傳統文化非常有意義。大學研究生,象一種機器,並不是說 就象一按 就自己該做什麼,可是並不知道 自己能得到什麼,對社會有什麼有益。非常茫然,學習傳統文化之後,感覺自己有一種定力。可以更好地 不特別盲目地學習,而是有目標有
“天不生仲尼,萬古無長夜” 學儒學能自由,能從心所欲 。最高目標。個人認為學習傳統文化,或許能達到這樣目標
張 載 為萬世開太平
農在結識 慈老師,很榮譽
永亮學友:先生
儒學 農大 2012年聆聽先生 內心感悟到什麼叫快樂。比 都要快樂。有了這種快樂就願意分享快樂。看到其他人了解 除子快樂 還有成就感。 聖賢說一條做一條,完滿 感覺自己內心完滿富足。
人都想做一個好人。自己知道自己錯在哪。當自己做錯事兒時,有一個對照,能真正做一個好人。
學習儒學。為中華文明始祖。學習之後,感覺自己非常有勁。做事學習都非常有勁兒。
生命有朝氣,有活力。孔子夫子是 代表。學習做事,承傳這種文化。內心非常特別有力氣,感覺自己是有 做事多了一份自信。大學之後,在傳統文化學校任教。大部分學校外儒內佛。沒有與先生一起學那樣實在。
一刀:使自己生命得以提升,發現生命真正意義。其二富有點火意義。中氣不夠 用。不夠細心。氣不夠 用,想起先生介紹過站樁可以使中氣充盈起來。練習太極過程中,感受到陰陽。以柔入剛。通過柔軟找到自己內心最忠實的部分。
洵美學友:至少我自己參加這話題不下五次。內心充滿了愧疚感。剛開始與先生學習就一個目的——開悟。我就抱著一個目的來的。有什麼竅門,捷徑,明天就開悟。表現非常急。表現處處失禮,後來深入一些也提高了。發現了儒家與其他不一樣。通過先生講,禮、仁。這樣一個生命過程。學得要開悟的狀態,太急失禮,不懂事了。一次面授時作業很簡單“儒才 ”覺得這話大了。只在學堂裡,學 自己做也好,提高也是 無疑問 這兩個字 後來在學校開設了論語 孝經 退休 永亮國學社,高 二任社長。在他們求知 為國家社會 自己力量,這樣熱情感召下。堅持一起學習。其實 很多時候是在他們幫助下,有了體會,非常感謝他們。對國學社做了那麼多貢獻。同時也給我一段很長時間,很大力量的夾持。
現在沒有最初願望了。“要開悟”沒有了。現在感覺非常沉重的事情是,那麼多孩子 。在溫馨幸福環境裡得到滿足,我覺得那是我的責任,但是那份責任特別重。那份責任就是你傾心全力都很難完成 “訥於言 敏於行 ”特別有感觸。
我為什麼要學。我不學我就不用背負什麼東西。讀書為什麼事兒,不是你自己說了算的。讀 為了跟著而來的事兒,不是我們自己想要或者不想要的問題。
不知道這樣說,大家能不能理解
在內心深處,什麼地方讓你有一種沉重感。那種不是痛苦的沉重,那種沉重每每都是快樂之中。與學生們討論 感覺很快樂 但是還是感覺莫名其妙地沉重。沒學儒學時,可以對什麼都不負責任。對家人,對孩子, 包括對學生
可是你就覺得
個人覺得這樣的話題,新的感受。就是你讀了 你被附 一種東西 ,我們不想擺脫,也擺脫不掉。
儒學學到最後 熱心腸 儒學有相當濃厚的精英色彩。儒者之憂儒者之樂。
洵美:不想做精英,只想自己每天快樂一點 會有由不得你的感覺
相信 道不為他負責任
做之前, 該做只知道應該去做,做之後,應該有充分準備。感覺一個人,擔不起這麼大的重任。這樣一種沉重感。
尹學友先生好,各位學友晚上好。剛剛,尤其聽到堂歌,很感慨,好像回到了從前,但整個狀態、自己對儒學的理解很不一樣了。與學友有同感。不願意再以現在這種不堪的生命狀態活着,希望有生命的樣子。有時羨慕年齡小的學友,他們是一張白紙,我們現在畫得太花了。往上走時力不從心。沒能根本有氣質上的變化,依然有很多問題。當處於工夫狀態以外,失去溫暖時,清晰地行屍走肉的感覺,確實非常痛苦。另一方面,能夠循禮,能夠有溫暖時,又很安心。像賈學友說的那樣,自己要活命;另一方面我也要救人。希望能更好更快,以道爲支點,重新塑造自己。同時讓身邊親人、朋友,能夠哪怕有一丁點地活得像人。既然已經知道了這裏,那就是順着聖賢的路走下去。當我做到一分,我是和聖賢站在一起的。自己常常有種拉鋸戰,這五分鐘光明,那五分鐘非常不堪。沒有辦法,必須面對。像電影裏那樣,必須把鱗片一片片剝去,才能重生。 洞察,不應是壓力,你知道眼前這個人,他的生命狀態,知道是這個樣子,可是你無能爲力,這時如果我們自己不能有一個力度,你會被它拖下去;你有力度,你能把它拖起來。但你不能奢求這個力度有多大。我們不是有明確距離的人,不知道要跑多遠,一百,五十,一千。所以只要走,不需要想終點。終點就是當下,儒學就是當下的超越,不是彼岸,空。每一個循禮便是一個終點,一個起點,落在內心的自信之中,沒有世俗的明天,但有永恆的未來。難道不覺得充滿希望嗎?每一個共同學友,也許像先生說的一樣,習氣深重,但只要他在學,就值得我們敬重。
<!--EndFragment-->
(鞠杰、佳一學友整理初稿,稍後補上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