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萬章章句下」第九章 朱子注解中有這樣一句話“然三仁貴戚,不能行之於約;而霍光異姓,乃能行之於昌邑。”聽學友們交流並向錢老討論過程中,感覺此處“約”似乎是“紂”字的誤印刷。 理由如下: 1 讀「集注」我們會發現,在一般情況下,集注中用“∣”代表“人物名”或者“地名”。而用豎的波浪線,代表書名。 2 錢老點撥,此處“三仁”出自 「論語 微子十八」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乾死之。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3 查閱「論語」中關於“約”的幾種註釋 402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都安仁,知者利仁。(集注:約,窮困也。)
423 以約失之者鮮矣。(集注
謝氏曰:“不侈然以自放之謂約。”尹氏曰:“凡事約則鮮失,非止謂儉約也。”)
625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集注;
約,要也。)[注,此處注釋同「孟子公孫醜章句上P230頁]
725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爲有,虛而爲盈,約而爲泰,難乎有恆矣。(集注無注)
910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旣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集注 博文約禮,教之序也。) 查閱了「論語」和「孟子公孫醜章句上」中“約”字解釋,都沒有“∣”。 而在P324處的“約”則有了“∣”,聯繫前後文(集注:324頁“然三仁貴戚,不能行之於約;而霍光異姓,乃能行之於昌邑。”)和“殷有三仁焉。”猜測這裡“約”字是不是“紂”的錯印字呢?或者是另一種可能,當時宋儒做注解的時代,對“紂”字有避諱,而寫成“約”?呢。 當然也許是自己暫時還不能理解此處集注真正含義,做的妄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