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读书内容:《国史大纲》第三十三章
研讨话题:试论儒者的自信
大家的观点:
1、一刀认为儒者的自信表现在仁智礼勇行为中。
2、绿衣认为儒者既有形下也有形上的追求,他的自信表现在这里。
3、飞雨认为学了儒学之后自己的脾气变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儒学的力量让自己有一种来自内心的自信,但是也会有灰心的时候,不自信的时候,对自己的方向把握不住,感觉自己就像那个在艰难环境中还能发芽的种子,它给自己一种自信的力量。
4、静女也认为自己有时候的也会有不自信的地方,状态也并不总是那么好,但是只要坚守礼就没有错,礼是我们的护身符,自信从这里来。
5、历历认为儒者的自信来自对天道的把握和体认,就像你手里拿着钻石,你知道它的价值,当然就一种自信,不会把它当成石头,还有就是对道本如是的一种睿智的洞察,你早已看到了事务的本然面目,当然会有一种来自内心的自信。
如海先生的观点
1、二十一世纪的思维方式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有文化的人就喜欢这样说,什么什么决定了什么,什么经济影响地理面貌,什么生产方式决定了你的思维,还有南方和北方的地域也影响人的思维模式,这个想法和模式对不对?不能说这个想法很荒谬,但是这个想法把人的精神文明看的太简单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是误读。其实,有没有那样的一种思想——游牧,农耕,渔猎的在用,农民用,读书人也用,南方人有北方人也有这个思想,有吧?今天国门打开了,我们发现我们与西方人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二十世纪以来的思维模式,什么什么决定什么,有一些问题,读书一到这个地方我就会为之一凛,就会很警惕,这种说法是低估了精神文明的价值。
2、如果举世非之,我们还学不学儒学?
今天忽然间想这个题目,晚上到这里来谈谈,我们有一个论证儒学生命的例子,韩国,日本,台湾亚洲四小龙发展的很好,因为他们使用了儒家文化,美国一些州把孔子的诞辰日定为教师节。我要提个问题“如果这里情况都不存在,我们学不学儒学?”如今,大学里很多教授都在讲,《论语》也在央视播,还有很多学者在学,北京的学者和机关都在传播国学,所以这个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学。那么我再问:“大学教授要是不讲,北京要是不讲呢,你学吗?”这是一个问题,现在祭孔,国家进行的公祭,向全世界传播,那要是不祭奠,或者是反对呢,要是周围的人都批孔了,你还学吗?凭什么学?
道经师友。我们颂的是经,经的背后是道,天道必须要落实道个人的身上,真切的感受道天道的存在,人是天道的产物,人如何不体现天道呢?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在论证儒学的生命力的时候用了过多外在的方法,我们可以想一下犹太人那么多年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二次大战时候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他没有什么参照,比如说那个国家信仰了犹太教就强大了,实际上这个教只有犹太人信,哪个有力的团体要弘扬犹太教,犹太人要跟进,这是他本民族的信仰,犹太教在此之前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庇护的证据,几乎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只有苦难杀戮,都是令人辛酸的事情。如果以我们习惯那种有好处所以我就学,那么犹太教不可能被犹太人再次信奉。我们经常的思维是——这个东西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而这个好处只是眼前的,这个是必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这个认知方式还是很有影响的,这种认知方式带来的对儒学的温情和敬意就很容易消失,很容易让这个人转过脸来背叛儒学,他不过是感觉这里面捞到了功利的好处而已,我们说儒学可不可以带来社会繁荣,没有问题。但是儒学对于个人来说,是心性修养,并不是首先体现这方面,更何况历史的发展非常复杂,学《国史大纲》就是要补上这一课,凡是在历史上进行那种概念式的论证都有可能多我们形成误导,所以我们要学习《国是大纲》。
3、民间儒学的生命力在心性学
今天的大学教授很多人写《中国儒学史》,《中国经典研究概论》,《十三经》,《四书五经》,《解释论语》,写很多有关儒学的作品,可是如果不做功夫的话,那这些书就不是培养儒者,经典本身是要培养儒者,而现在的解释却把它引向了另为一条路,这本身就构成了对经典的背叛,经典要做的是这个事情,它给你解释完却就把你引到了另一条道路上,真是南辕北辙了,拿儒学来说,学习是为了“成人”。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最起码我们要学的是“而立,不惑,知天命”,可是在校园里,谁与你说”知天命”何谓天命?这个悬起来了,搁置起来了,没有人说,没有人说还好一些,要说的话,把形而上的东西把说成形而下了,还不如不说。这里关系到儒者的生命把握,这才是儒者真正的自信所在,是它安身立命的地方,是心中的支点,有了这个点,你是儒者,没有就不是了。
4、儒者的自信建立在对天命的具体体认上
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你要是说你对儒家有温情的敬意,你身边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反对你,是所有的人都反对你,那样的滋味不是一般人能承担的了,我们说孤独已经说轻了,不是用孤独可以说,是濒于绝望的感觉,这时候就像极为寒冷的冬天,如果生命还在的话,生命本身它要有自己的一团火,哪怕那个亮光和火星,还有吗?有!因为它是绝对的永恒的,超越一切,永恒呢?是永远存在,无限的眼前这些有限的形式、形象,都不能阻挡它,都不能与它相提并论,这里当然是绝对的自信,来源于切身的把握,最真实的把握,这个时候才能有那句话“直道而行”这个时候上才用的上“直道”,直是什么?照直的表现,没有扭曲,表现的是道,大道在此。
5、儒者的自信建立在对生命的承诺上
我们在讲《孝经》时候,说能够体悟道孝道的人是生命河流中的一滴氺,活着的时候是生命河流里跳跃的浪花,死去的时候是静静的水流,水还在。当你体认到这个的时候,当你获得这样的精神生命的时候,你要求的就是另外的东西,你原来要的不是这个,这个时候,毫厘之间都不可出差错,否则你就违背了你的承诺,实际你的状态不在形而上了,你就下来了。我们不是不讲外在的,今天要讲的就是当下的形上体认,不要把其他的参杂进来,今天就单提这件事情,这口真气体出来,给自己的一个承诺,这样的承诺带来了对精神生命的把握,这个自信从这里来
6、在功夫上体认天道?
在礼上用心,能在礼上用心的,就不会走歪路。我们特殊强调礼,好像历代的大儒的时代不像我们那样强调礼,是我们这时代的特点,我们也用这个特点彻上彻下直达天道。我们有这个方面的条件,或者说我们有这缘分,二十一世纪的第七个年头,我们开始接触儒家思想,我们有这个找到安身立命的机会,做心性修养的功夫。不管在什么时候你是一个儒者,你的这个状态、这个真气不能散,不能丢,哪怕中国只有你一个人懂的这个道理,你也要把儒学传下去,传很困难吗?跟一个人传就可以,我们待人有礼貌,关爱他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温情,这个很难吗?民间的儒生命力在这里,是心性的把握,带了无比的自信,是信道,不是自己的那种习气。
7、寻道的路上友何其重要
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了友是那么重要,是在这样的生命状态结下来的伙伴,朋友之间要帮助对方,让你的学友进入到这个境界,大家互相鞭策督促,你如果有那一个未来的时候完全体认到了天命和道的力量的时候,你将怎么感谢与你共同学习的这些学友,他们对你的帮助,不是可以用功利来计算出来的,他们使我们找到了精神生命,使你的精神生命的到了焕发,这是最重要的
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夜晚!~,序幕即将拉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 12:38:4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