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远学堂2017年6月4日星期日一周功夫交流
学习时间:2017年6月04日(星期日)
出勤学友:洵美学友、历历学友、乐心学友、月圆学友、子惠学友、青松学友
主持学友:尹洁学友
值班学友:邵玉萍学友 、张宁学友
学习情况:一、一周功夫交流。
二、20170604静远学堂会议纪要:
三、听先生讲儒者之外的录音
一、一周功夫交流:
洵美20170604工夫交流
读经,2天没读。静坐,1天没做。
循礼,按部就班,该说的就说,说完就拉倒;该做的就做,做完就拉倒。经行,时有时无。提着,能有意识地注意工夫。知道啥时候掉了,知道啥时候提着的。能明确地感受到工夫在还是不在。
谢谢先生!谢谢各位学友!
历历学友本周工夫交流:
一、本周很忙,日课坚持的不好,静坐状态也不好,但是也不强求了,自然调整吧!
二、生活中循礼,本周循的很艰难,但是还是咬牙循下来,自己以前更多的是滑到低谷再靠礼回来,这回不这样了,直接拿礼扛着,要踏踏实实的把工夫在礼上做出来。自己复习了威议论以后,明白了一个道理,闻道的方式有很多,学堂是礼,自己回想一下自己那么多年做工夫,还真是没有在礼上得到工夫,都是直接从内心的感受走,就是弓弦,现在明白,要把工夫在礼这个地方走出来,不是内心有状态了才循礼,是循礼在白茫茫处,在这个地方循出温暖来,自己以前倒过来了,所以,一直对循礼不会说难做,总是觉得自己想做的时候就能做起来,其实不对,刚开的循身份会很辛苦,因为你的毛病会让你无法按礼行事,你宁愿任性的爽一下,不愿意让自己循礼憋屈,但是真的豁出去循礼,一直循到温暖出来,这个时候你就不憋屈了,憋屈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真豁出去了,你就发现循礼、循礼、循礼、然后温暖慢慢起来,又推动你循礼,然后杂念又起来,你又循礼,循礼、循礼,温暖又出来,然后维持、掉了,再循礼,就这样一步步的走,不停,遇山过山,遇海过海,礼的力量就慢慢的推动你,这是本周一个比较大的收获。
谢谢先生!谢谢各位学友!
20170604偲偲工夫心得:
1、静坐与读经。因出差耽误两日。静坐思绪发散时,微微向内收,让心在腔子里。一日静卧,有静坐的感受。
读经让经文逐字逐句在心中静静流淌,抑制往日读经完成任务急躁之心。
2、循礼。正常工作生活,工夫还好。出差在外,开始还身心微收,在状态内。后来,竟忘了,状态发散,无异常人。反思,与世俗众人何异?另外,出差,时间紧,身心颇觉疲累,疲累时,容易提不起来。告诫自己,一方面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工夫才是硬道理,轻忽不得。朱子临终而威仪不变,何等工夫?
谢谢先生,谢谢各位学友。
乐心20170604一周功夫交流:
1.读经方面:每天都在读,经,有的时候读的内容会少一点,时间读得短,就感觉不过瘾,这周基本上没有使用大声读经,小声读,可以更好的体会内心的平静,安逸。
2.静坐方面:周末做的时间长,平时还是20多分钟。感觉它现在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3.经行方面:还在每天按时经行,经行的快乐真的是那种来自内心的喜悦。
4.循礼方面:这周学习读书的状态不好,心总是浮躁,看不下书去,一拿起书来就想事,一想事那种提着的状态就一点也感觉不到了,反思,还是自己的那种当下的感觉没有做到,钱穆先生总是一本书看完在看另一本书,而我却是好几本书常常一起对读,也许是应该改变这种读书的方式。
谢谢先生!谢谢各位学友!
月圆2017年6月4日星期日一周功夫交流:
1、本周读经节奏感体会的更好了,觉得气比较长了一些,读的比较稳。
2、周四没有静坐,其余日子静坐比上周保持的好,能坐的沉入,空明感。我有个体会,做完后身体轻多少,精神长几分。
循礼,这周就是体会做事要当即,拖怠的念头起来时,就当提着念头去做事,不拖怠。本来该立即做彻底的,自己的毛病,总会有这个那个的理由,其实都是私意,都是放纵啊,一定要勇。萌时一瞬,当去做。现在体会到对自己的毛病要提起当下的勇,就是循礼了。谢谢先生!谢谢各位学友!
子惠周汇报。
日课 本周读经日课能坚持 静坐日课返深后每日勉强进行中。读经是本周提自己的一线 本周因端午假往返回老家 旅途的劳累与连续五天的工作 一直有"累倦"感。几次晨读移至其他时间。 本周调整时注意到自己会有贪玩之心,本来自己如果能不过于贪晚 睡好午觉 身体状态恢复得会快些。可是会被一些外在兴趣牵引而乱了起居作息。 甚至周四晚课不知何时睡着了。本周31日至4一直上班,有两次发觉自己怨起。赶紧收心。身体状态不好时容易懈怠 而自己对状态觉知不敏仍是"提"的工夫不足,当于此处加强。 本周三国学课与学生分三次看完了先生网络视频,如先生所料偏难。高一学生后两次没能坚持,倒是后来报名的几名高二同学坚持到最后 也提出了一些问题,眼下也有一些迟疑。本学期国学课高考之后国学课最多四次(每次50分钟左右 四月因学校临时安排断了几次课)讲先生的《大学》也难以完成。还是下面讲《中华人文精神简史 明末绝响部分》两个方案都在准备 ,还没有一个定论。以前也和学生设想过在今年这一届高三学生高考后如果参加学生人数达到一定规模 可以利用假期进行《中华人文精神简史》的学习,甚至有设想以单位名义申请学堂青年学友支持。思及此感慨与责任同在,举棋不定皆因当下心不明。 希望得到先生与学友的指点与帮助。
感谢先生!感谢各位学友!
青松20170604工夫交流
日课只是读经。读经的状态基本稳定。感觉很长时间都在反复调整,直到最近才算有点进步。从持重、威仪入手,反复向自己要一个状态出来。最近做事、学习、生活上也比较紧凑,工夫也随
之有了紧凑感。循礼上不好,习气时不时冒出来。
谢谢先生!谢谢各位学友!
二、会议纪要:
(一)汇报和先生请示的三件事:先生均同意了
1.可以用孔阳国学工作室属下成人网络学堂----静远学堂,这样的名义招生2.静远学堂论坛继续保留,采用学友自愿捐款的方式,稍后和大家在汇报捐款事宜。3.推荐优秀志愿者到北京见先生和参观青年学友团队,并成为长制制度
(二)暑期1-2天的面授和会议,已经将学堂所有人员报上去了,等待先生批示。
(三)简史招生,网络的教师群体,国学、历史爱好者,点对点招生继续,现阶段先在简史班,论语班招生,新学友带来的学友依然归原来的老学友管理联络。
三、听先生2010年的录音谈儒学传播:
(一)、学友交流体会:
洵美发言20170604
听先生“儒者之外”这段录音洵美发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学好儒学,能不能闻道,能不能把儒学弘扬好,根本的问题在哪里呢?汝道心是何物?心是干什么的?是不是记忆、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这是心的功能的一个方面,这是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做分析判断的一系列现实生活所不能离开的功能,心除了做这些以外还能做其他的事情,这是超越与逻辑和记忆超越与分析和判断的。熊先生说的呈现,是心的直接的反应,心面对事物的直接反应,这个反应纔是真实的,这个反应需要工夫堆积的能量来推动。
历历学友听先生录音感受:
先生谈到了宗教何非宗教的反应阐述儒学是什么,其它宗教有他自己的问题,就是怪力乱神,阻碍宗教的发展,儒家孔子立教时就不语怪力乱神,理性宗教这未来发展是非常乐观的,但在我们这个环境是非常不乐观的,反思自己并没有以一个儒者的角度去培养为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在儒学没有一个很好的认同,自己是有责任的。熊先生汝道心是何物,五脏各司其职的同时也有其
精神表现,先生说小儿科。我们的心脏肝脏除了其生理功能外还有精神功能。我们的精神是实体存在,不是这某一个地方,而是这全身。要再造乾坤,要做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否则瞬间就回到了那个物质身体里去了,道存在于我们的每一寸肌肤,不是在身体的某个地方,结合这段时间的循礼,今天不能有了内在的状态再循礼,应该这礼上找状态。自己以前一直走反了。(在慈学友整理基础上修订)
康学友:
先生说我们现代的大学里不传儒学,又想用儒学对世界产生影响。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做儒者,如何做儒者,定位成儒者这个问题是不用再问的,第二个问题,如何成为儒者,工作,生活,家庭如何发挥儒者的影响力。问这教育孩子的时候,想按照儒者的方式去培养,愿意把孩子培养成儒者,他妈妈不让我插手,任务就是做作业,该知道的东西不知道,孩子有些东西没有去挖掘,没有努力,想起先生讲的这这个时候要对这个事件关注一下,表现出我们脸上的关注,让孩子知道人类是要关注灾难的,否则孩子心里种下的就是冷漠,问给孩子们讲课的时候就担心孩子回家以后受到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家长没有配合。是不是这适当的时机给家长上课。儒者再多也不算多。最近工夫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儒学复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起来的,迅速恢复需要时间,不可能一昼夜做好。
张宁学友:
说大学里没有儒者,7年过去了,看外围的高校依然没有,国学处于很弱的阶段,宣传的很重视,最近我接触阳明心学的教育,觉得他们很外在,先生也谈到教育孩子,父母是最根本的问题,父母没有受到忠孝传家的教育,现在的风气就是能进一个好的学校,占坑。孩子受同伴的影响也很大,最近分小组做作业,需要有道具,大家都抢着做组长,因为组长可以少干活。轮着做组长,我对孩子说,让大家先挑着干,你干别人不干的,还要干好,两次以后孩子说,如果要自由选择的话,大家愿意选择我。这样从小就应该学会有担当,任何事情上如果有能力,不太难的话还是要多做多担当。先生讲汝道心事何物?不明白,离开了 ,回头再体会。
玉萍学友:
先生着重讲的是儒学传播的方法不能靠大学机构,没有一批真正做心性修养的人,并且以此来安身立命的人就不能传播儒学精神。儒学传播不是知识,重在精神。先生讲了我们与古人很大的不同,父子,朋友,同事间关系跟古代都无法相比了,我们怎么跟古人去共鸣?先生说我们成年人的现有的阅历是不堪大用的,是难以和古人找到共鸣的。为什么不堪大用呢?我们没有见过百官之富,宗庙之美。我们不能与古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模拟,这话让我感到确实如此。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井底之蛙对此难以产生向往,受限于认知。真正要去做圣贤这样的人,我们没有这个教育,最多是表达一下对这类伟大人物的赞许仰慕,怎么样做这样的人的教育是没有的。类似这样的活生生的人也是没有的,这些如果都没有的,我们靠什么?什么能起到作用?就是人心,人的精神是当下的呈现,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是当下呈现于心的。心之大,鸢飞鱼跃都是真实的境界,不是理论。先生教我们做的工夫,心是有感受的有呈现的,从小鸡雏的感受,大家内心应该都会感受带那种温暖,历史上的东西我们怎么样能接续上,千古而下,此心同。我们要通过做工夫,无论是印证还是内心呈现,这种精神的高度就是靠的人心不死,儒学的复兴也在与此,古人的心与我们当下受种种限制的心有相通之处,也就是我们的良知还没有丧失。(感谢慈学友记录。)
鞠杰学友:
第一天听先生讲儒者之外,儒家同时存在的有一些其它宗教,16年先生说过大传统和小传统的问题,今天许多地方看到许多人把小传统当成了儒家,把风俗习惯归到儒家,对儒家有妄言的批判,并不是因为儒家使其存在,正是儒家的出现才使得许多得道抑制。干嘉学派是学术研究。儒者的出现与儒学的相对应的,今天儒学与儒者是相分离的,孔子是儒家创始祖师,创立的儒家体系,有许多弟子追随,是践行,批评的许多人对儒学的误解。先生讲到儒家几个特点,看到了真正儒家信仰的高度,先讲到孔子学院,西方担心我们渗透,但是我们做不到渗透。先生讲简史说中华文明,对佛教等其它宗教没有抵制,我们的高度在这里。今天我们已经丧失了这个能力,我们没有儒者了,儒家的真精神已经传不出去了,我们愧对先人。基督教做理性改革的时候,没办法把经典割掉,那些神秘性的东西没办法刷掉。孔子留给我们的经典当中没有神秘的东西,但是我们接不住了,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浩劫怎样的阻隔。我们的体制内找不到出路,期待真正的儒者,真正的儒家实体的出现纔是希望。如果下一代再见不到真正的儒家的实体就真的没有希望了。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有办法吗?真的有这一命脉还在,是我们的心还做。汝道心事何物?静坐事业要感觉心做腔子里,去找那个点,后来真正知道了儒家的高度。要相信你们能够承受那样一个时刻,你们得相信这一点。汝道心为何物?要有儒者的自信心,21世纪儒家振兴的时候首先得是一位儒者。
慧超学友:
先生说到的一点,我们成年人在经验世界里的东西是不堪大用的。我也经常拿经验说话。先生讲到知识背后的东西,以后在循礼之外,读书与循礼不是割裂开的,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提醒。
高璐学友:
两点感受,冯先生与熊先生的故事,我们学习成为儒者要明确的方向,今天是对自己更加清晰的定位。第二点听明白先生讲的,我们这种情况就是最糟糕的,从无到有,这个处境之前听,这次听,感受更深,与自己的联系更多,取决与自己的定位,毕竟自己是这里的一分子,从无到有都需要有人去做都要从无到有的去做,真正出现儒者也是很委屈很弱势,不被人理解,今天社会也是不容然后见儒者。以前有迎合地考虑顾虑,也想特立独行走出一个自己的路但是没有去做,今天听先生讲给了我更大的动力,今天只有一条路,破釜沉舟。以前是缺乏真正的勇,今天先生的话使我认知上的理解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