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茶语边上
2007-1-11
近来常看见谈禅,品茶之人浪迹网络,释禅说茶的人也大多在一叶茶上为人生做出种种说明,或凭一则禅院旧事感慨佛家胸怀,现时的逼仄.似乎会谈茶境的,人生就比别个来得更有沉香.更加高贵.甚至以你喝什么茶,去哪个档次的茶馆为你划分等级.也有满口禅语机锋者,借用禅家的深邃来丈量凡人的浅易,标榜自己生活在你的高处.
茶禅都讲究味与慧.大约除此并不讲究人等高下,场合种种.除非你是专门研究的.
三五穷朋,却能小聚一室,把盏之后,纷纷述说着各自的烦忧喜乐,忘记了喝的是茉莉花还是菊花茶,各个有兴致.总有一刻大家忽然都沉默了.一个人突然打破沉默说:今天的茶,真有味.大家点头.你能说这不是茶境?它来得那样自然,不需焚香净几,弦乐在耳,也无须高档的躺椅,十八度的湿度空间,穿着唐装的服务员恭候在侧.因为在那一刻生活的滋味已缓缓弥漫心间,友情的河流彼此交汇,这味啊,又岂一杯茶能调得出?只因一杯水而散发出心香缕缕,算不算得上茶之高境那?
我所见过的最难忘的茶会,既不是在最高档的茶楼里,也不是在高僧禅房里,而是在一个工地旁.一群民工围聚在一个水泥板四周,板上有一堆花生,小菜.一个黑乎乎的茶壶,几个标着毛主席万岁的茶缸,他们喝的是酽酽的砖茶.,茶即没有泡过两遍,茶杯也没有烫过一遍.他们商量着这个二十八层的大楼完工后怎末回家.一个小伙说他们家乡的竹叶青好喝多了,他的老娘每天要爬十五里山路去摘峨眉山上的这种茶卖.最近半年了却没有家里的一点消息.说着说着他的泪水掉进茶水中,大伙叹口气,劝说:喝茶!他一饮而尽.从茶道的角度来说,一口为牛饮,两口为驴饮,三口才为品.见它的鬼去吧!你有他味得出那竹叶青刻骨铭心的香?你有他品的深生活的苦味?没有人生的境遇种种,想谈出茶境种种的,不是附庸风雅,就是新露清流偏说愁.
最会品茶的当属四川人,以平民居多,即使是无业游民也有闲情喝完一盅后在想其他,这种茶是那样平易,那样有滋味.三五掌故,一段川剧,几件街头巷议,家常里短,或许还有变脸助兴,抑或许什么都不需要.就一些茶客,足以一个又一个晨昏.是茶把众生的喜喜怨怨,浮沉不定都一一梳理,淡定了.还是众生在这缕缕茶香中一一梳理着淡定着自己的人生?他们不说,茶也不说.就这样喝着,过着......
李白不大讲格律,却是最好的诗人,清朝有人最重格律,却把诗写死了.我想茶亦如此:人人喝的,个个心中自有味.那些个天天进茶楼的未必比喝不起高档茶的人更懂人生茶道.正如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满腹诗书的人却可能心地滞涩;禅机锋露的人恰恰执迷不悟;酩酊大醉的人早已失了酒趣;金石满壁的人也许并无画意……太多的理性,太多的用心,太多的讲究,太多的形式束缚了人性真情的流露。茶也失了真味!
我喜欢那些把自己的人生泡在一杯茶里喝的人,而鄙视那些从一杯茶里妄谈漫漫人生的人.就像喜欢黎明悄悄把曙光撒向世间,而讨厌趾高气昂鸣叫着向世人宣布:看!是我把太阳叫醒的公鸡.更不喜欢小资的下午茶.
---------后记:茶,要用心之泉去煮.
真性情者,不论穷达皆为上品
|